亚洲小型食肉恐龙:单足龙 仅发现一块脚掌骨(形似鸟类)

2023-08-10 20:52 红中网 ccmedu.com
单足龙是兽脚亚目类的食肉恐龙,它生存于8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。最早的一批化石发现于亚洲的蒙古国,据说它的体长可达2米。尽管只发现了单只脚掌的化石,科学家据此推测单足龙可能是一种习惯于单脚站立的恐龙。因此,这种恐龙被命名为“单一的脚”(单足龙的蒙古文名字)。

单足龙被归类为小型的食肉恐龙,体长仅有2米。在已知的700多种恐龙中,它在体型上排名第525位。它的体型与龙盗龙、亚洲角龙以及阿瓦拉慈龙等类似。由于它属于近颌龙科,科学家推测它可能具有类似现代鹦鹉的喙状嘴,并且头上还带有骨质的头冠。它的一只脚在站立时会收起,稍微依附在另一只脚旁边。它的尾巴尖与驰龙相似,并且身上覆盖着少量羽毛,看起来很像鸵鸟。

目前发现的所有单足龙化石只有脚掌和手掌的化石。首批化石是在1970年由波兰和蒙古的考古发掘队发现的。经过长达10年的研究后,该恐龙在1981年由Halszka学者正式命名为“单足龙”,因为当时只发现了一块脚掌的化石。

该恐龙的正模化石中包含了左脚的拓骨和跗骨,副标本则包含了一块手掌骨和脚掌骨,还有一块较大的拓骨。由于化石并不完整,我们并不确定单足龙是否真的习惯于单脚站立,但是和同属种的化石中也只发现了一块脚掌骨,这或许能证明这种独特的单脚特征。

例如,在北美洲曾经发现的文雅单足龙的化石也只是单独的一块脚掌骨。虽然它在1933年被归类为似鸟龙,但是在1989年被重新分类为单足龙科。然而,有些科学家对文雅单足龙的归类存在争议,因为它的化石发现地与同属种的单足龙化石相距甚远。因此,有人反对将它归为单足龙科。

帮助您改写的中文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