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型白垩纪恐龙:闪电兽龙 身长仅1米(被怀疑是嵌合体)
2023-08-10 20:31
红中网
ccmedu.com
闪电兽龙(Stenonychosaurus)是一种小型棱齿龙科恐龙,属于杂食恐龙,主要以植物为主食。它生存在白垩纪时期的阿尔比阶,化石最早在澳大利亚的闪电山脉被发现,因此得名。尽管闪电兽龙的身长只有1-1.5米,属于小型恐龙,但其种属和化石仍存在一些争议。
闪电兽龙的体型较小,最长只有2米左右,在770种恐龙中体型居第527位,算是非常小型的恐龙。与它相似体型的主要是一些迷你型恐龙,如安尼柯龙和阿纳拜斯龙,但仍无法与身长仅为0.7米的棘齿龙媲美。
闪电兽龙的化石最早在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州闪电山脉发现。闪电山脉以其丰富的珠宝和化石资源而闻名,特别是恐龙化石和猫眼石。闪电兽龙的化石包含颅骨、牙齿和股骨等,但并不完整。
闪电兽龙最初被归类为似鸟龙科,属于兽脚亚目恐龙,这相当于似鸵龙和恐手龙等物种。然而,后来这一归类被否定,将其重新划分到棱齿龙科中。但是,之后有人发现这些化石中的许多部分来自不同的鸟脚下目恐龙,因此有人认为闪电兽龙可能是由多个恐龙组成的虚构嵌合体,类似于大连鸟。因此,目前对闪电兽龙的种属关系持怀疑态度。
闪电兽龙的名称是在1932年由Huene正式确定的,并对其进行了描述。模式种名被确定为“南方闪电兽龙”,其名称源自古希腊语,意为“野兽”,而拉丁语含义为“闪电”,主要是为了纪念其发现地。
闪电兽龙的体型较小,最长只有2米左右,在770种恐龙中体型居第527位,算是非常小型的恐龙。与它相似体型的主要是一些迷你型恐龙,如安尼柯龙和阿纳拜斯龙,但仍无法与身长仅为0.7米的棘齿龙媲美。
闪电兽龙的化石最早在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州闪电山脉发现。闪电山脉以其丰富的珠宝和化石资源而闻名,特别是恐龙化石和猫眼石。闪电兽龙的化石包含颅骨、牙齿和股骨等,但并不完整。
闪电兽龙最初被归类为似鸟龙科,属于兽脚亚目恐龙,这相当于似鸵龙和恐手龙等物种。然而,后来这一归类被否定,将其重新划分到棱齿龙科中。但是,之后有人发现这些化石中的许多部分来自不同的鸟脚下目恐龙,因此有人认为闪电兽龙可能是由多个恐龙组成的虚构嵌合体,类似于大连鸟。因此,目前对闪电兽龙的种属关系持怀疑态度。
闪电兽龙的名称是在1932年由Huene正式确定的,并对其进行了描述。模式种名被确定为“南方闪电兽龙”,其名称源自古希腊语,意为“野兽”,而拉丁语含义为“闪电”,主要是为了纪念其发现地。